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人才洼地”,何以短短三年就变身“人才高地”?

记者 王磊 中国宝武 2023-06-22


邂逅 · 1851 期 · 4640 篇




#  编者按  #

在8月6日召开的中国宝武2021年二季度工作会议上,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对下半年工作提出要求——做好“三企联动”工作。“三企联动”,第一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企业改革;第二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企业转型;第三是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企业发展。改革、转型、发展,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当前交给中国宝武的三项重点任务,是推进宝武整体体系能力提升的非常重要的工作。

 

为推动中国宝武持续高质量发展,我们开设“推进‘三企联动’ 提升体系能力”专栏,介绍集团和各子公司聚焦企业改革、企业转型、企业发展,做好“三企联动”工作的重点举措和成效。








海归博士后、交大博士后……

2021年宝武特冶已经相继引入了

十几位国内外知名学府的

高端专业核心技术人才

甚至多位已经离职的专业领军人才

又重新“归队”

这个刚成立三年,承续了原特钢产线的企业

缘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

从一个人才流失的洼地

成为核心人才集聚的高地呢?


“这种现象已经十几年没看到了。特冶成立之前,特钢别说引进人才了,每年的流失率说起来都令人难以启齿。”一位老特钢、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宝武特冶中层管理者介绍说,前几年,特钢的发展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加之多年来,核心人才的收入待遇和市场相比有相当大的落差,因此导致了一批人才的外流。“这是不争的事实。但这几年不一样了,中国宝武的政治担当、企业发展的清晰蓝图加上激励机制灵活多样,才导致了这种变化!”






'01

为有源头活水来

—CHANGE—


“一切的驱动和变化,源自集团战略上的顶层设计。”宝武特冶党委书记、董事长章青云介绍说,2018年,根据中国宝武在吴淞地区“一地两业”的战略部署,以特种冶金核心资产为主体,聚焦特种冶金材料发展,宝武特种冶金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这是中国宝武新材料产业唯一的特种冶金材料企业。“我们的诞生,就是中国宝武承担国家使命的一个重要标志。集团公司的这种战略安排,显然是出于高度的政治站位。”



众所周知,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制造2025》及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2019年,中国宝武成立了关键核心技术推进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分析了制约产业发展、严重依赖进口的材料短板,形成了“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案”,通过“航空发动机和重型燃机用高温合金熔炼及锻造技术”“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及紧固件用高温合金”为核心的9大技术创新重点支持项目,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战略产品,提升关键材料的保障能力。



特冶的使命,也正在于此。要致力于成为“全球特种冶金关键材料行业的引领者”,使命保供、科技引领、深改攻坚,成为了宝武特冶担当使命的三个“驱动轮”。“事”在“人为”,宝武特冶通过机制改革,尤其是核心技术人才激励机制的改革,打破原来在分配上的“铁板一块”,逐步改变技术人才储备不足、核心产品领域技术领军人物缺乏的困境。



'02

贡献能累积 项目可跟投

—CHANGE—


宝武特冶近两年的变革,方方面面齐头并进。感受最深的,恐怕就是这些核心技术人才。无论是“技术创新人才贡献累积金奖”的推出,还是“项目跟投计划”的实施,他们都是参与者、奋斗者,也都是企业发展的受益者。


“领军人才”“核心成员”“骨干成员”,贡献累积金奖的参与范围覆盖了绝大部分的科研人员和操作骨干。凡是在宝武特冶战略产品或技术领域中从事与关键技术密切相关的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创新人才,其贡献度好比“打怪升级”,会不断地累积。累积到一定的程度,便能激活奖励。奖励有即期也有延期,一部分当年兑现,一部分延期兑现。这种“软绑定”的意图也很明显。“这既是强激励,也是强约束。”高级工程师姚雷认为。他去年参与了几个项目,感受很深。作为航天航空用高温合金项目的一个子项目负责人,姚雷成功地激活了奖励,收入涨了一大截。“但这钱可不好拿,超越指标一大堆。没有全身心的投入,肯定是做不到的。”姚雷实话实说。


目前,宝武特冶以集团公司9大技术创新重点支持项目为载体,已与120多位核心技术人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实施贡献累积金奖励办法。



与“技术创新人才贡献累积金奖”相比,宝武特冶的“项目跟投计划”则不仅仅是为核心技术人员量身定制的。在项目揭榜、“组阁”过程中,每个技术人员都有机会参与,其专业能力和水平以及工作投入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项目跟投指标以上一年实绩为基础,以毛利和销售收入为核心,达不到最低标准,跟投的“真金白银”就要“打水漂”,而奖励也是上不封顶,超越指标线后,跟投金可能就有等比例回报。


特冶技术中心副主任郑芳去年跟投的两个项目,其中一个项目被扣了一半的跟投金,另一个项目表现出色,跟投金有好的回报。“应该说,还是有收益的,技术人员对这种激励模式也都很认可。”作为技术人员团队的领头人,郑芳感慨系之,“2019年,技术人员从研究院转移到特冶,其实大家心里是有一定顾虑的,担心收入会下滑。当年征求意见的时候,甚至有技术人员提出来收入托底的想法。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显然是多余的。”






'03

“好马”为何要吃“回头草”

—CHANGE—


特冶技术中心主任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小欧说起自己的经历时坦言,几年前的特钢,效益始终不佳,激励就不能到位,人才便不断流失。循环反复,一直未能走出这个怪圈。10多年前和他一起入职特钢的共有11位研究生,但是一年不到的时间,几乎就全走完了。


交大博士、现任宝武特冶特殊钢产品技术总监丁毅的经历就很有代表性。丁毅2010年入职特钢技术中心。2017年,特钢处在转型期,未来发展缺乏确定性,收入也不尽如人意,对生了二胎的他来说,生活的压力不小。思来想去,几番挣扎,丁毅最终选择了离开,去了一家外资企业。他出色的专业技术能力很快得到了认可,但丁毅一直和老同事们保持着联系,按照他的话来说,就是“血脉未断”“人在曹营心在汉”。2020年,了解到宝武特冶新的发展规划,丁毅毅然辞去了外资企业研发总监的职务,选择了回归。他说,其实我们搞技术,待遇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发展的平台。事实上,在外面这几年我们很难接触到核心技术。回归现在的特冶,显然更有用武之地和职业发展。更让丁毅没想到的是,本来已经做好收入大幅减少的心理准备,一年下来,由于参加了跟投和技术创新人才贡献累积奖,加上自己全身心投入,收入和在外资企业相差无几了。



聚沙成塔,滴水成湖,涓涓细流汇聚于大海。2020年,宝武特冶按计划全面完成了两个专项任务的攻坚工作,达到11个里程碑节点,有力保障了国家重大工程配套材料的研发和保供任务,提升了解决关键核心材料“卡脖子”难题的能力。


事实证明,宝武特冶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实践中,针对国家使命类业务特点,深化“勇担使命”感召,以干事创业的平台“筑巢”,以市场化的机制“引凤”,逐渐打造出了一个核心人才集聚的高地,有效确保了国家使命类产品保供和技术研发的有效实施。





挺脊梁 勇担当!宝武特冶全力保供国家使命类产品

胡望明在宝武特冶调研,对推进混改等工作提出要求




编辑:令狐不冲

制图:徐婉

图片:宝武特冶提供、资料库

出品:中国宝武融媒体中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